公 告 栏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没有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 综合信息 >> 正文
    2014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
    更新时间:2014/11/24

      传承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脉。11月21日,讲解互动式文化演出“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鉴赏”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拉开了2014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序幕。

        现场互动展演古琴艺韵

        四大主题活动高校巡展

        古琴,又称“七弦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的必备知识和必修科目。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演出包括展示和展演两个部分。在“金声玉振——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展览中,现场设置的30块图文展板从琴道、流派、名家、演奏、琴谱、知音、琴式、名琴、造型、斫制、传承等不同角度,逐一呈现了古琴艺术的丰富内涵。主办方还通过8件古琴斫制阶段性实物,展示了一张古琴从琴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在互动展演部分,本市古琴制作家、演奏家杨致俭先生以演奏带解说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了古琴艺术的韵外之致,“琴长一般为3尺6寸5,象征一年365天。琴面上面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古琴面板下平上圆,象征天圆地方。古琴的音箱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他还现场演绎了古琴名曲《流水》、《阳关三叠》,并与青年洞箫演奏家陈翌立合奏《平沙落雁》。

        2014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项目之一。据主办方介绍,古琴艺术走进华师大是系列活动的首场展演,后续将推出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笔墨文化等多个主题,通过展示、讲座、演出等手段,近期陆续在上海8所高校进行系列巡回展示,让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中,“衣冠王国——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活动将推出旗袍走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奉帮裁缝缝纫技艺等实物展示,以及《中国服饰与中国文化》、《海派旗袍》、《乌泥泾棉纺织技艺的当下精神》讲座等;“粉墨登场——魅力无穷的传统戏剧”活动将汇集京、昆、越、沪等传统戏剧折子戏的精彩表演,推出传统戏剧的历史、文化、服饰、道具的图片和实物展,以及传统戏剧艺术精彩互动讲座;而“笔香墨韵——绵延不断的人文情怀”活动则计划举办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本市两大国家级笔墨非遗项目的精品实物展,以及中国笔墨文化讲座。

        非遗进校园新举措

        校内教育加校外实践

        据悉,2014年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进入校内教育和成为校外实践活动。

        进入校内教育的第一个渠道是编写非遗教材。目前上海市教育和文化部门正在开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读本(暂定名)》编写调研工作,重点摸清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读本、读物、教材等宣传教育类文本资料的编写、使用、需求等情况,制定编写方案和大纲,计划在2015年起陆续编写出版一批符合青少年需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系列读本。

        其次是非遗进课堂,在上海相关高校开设课程,邀请传承人和专家讲课,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传人和专业人才。

        三是非遗进培训,首次将MBA课堂作为非遗进校园高端培训的“试水区”。让古琴艺术、海派紫砂艺术、昆曲艺术、中国传统服饰、上海方言文化等一系列项目作为文化艺术管理课程。将各类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工商政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税务等企业管理内容有机结合。

        除此之外,还将通过“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上海市中小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内容,让非遗成为校外实践活动。主办方介绍,9年来,上海已有10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100余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培训活动,聘请专家358位,形成了相关教育活动班共计9435个。

        谈及高校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表示,华师大曾将上海玉雕、剪纸、茶艺等传统文化请进校园;以校园文化节的平台申请资源,购置服装、锣鼓、舞龙道具等,“华东师大与长宁区民俗文化馆建立了长期的联系,他们也经常委派人士到学校来进行文化传承工作,我们也在此过程中向他们学习舞狮、行街的仪仗。”他同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对培育年轻的一代学生的文化观念很有价值。“例如,对于清明节上坟这个问题,此前认为是封建迷信,许多人都是持批评的态度,现在大家都有了更加理性的态度,将颠倒了的历史重新正了过来,这对于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是很重要的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应当成为进入课堂的一项持续性活动。”

         来源:东方早报
  • 上一条综合信息: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