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没有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 综合信息 >> 正文
    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侧记
    更新时间:2014/9/3

    9月1日,第二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重要板块——首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鲁台会展中心开幕,本次联展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和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参展的96个项目分别来自于台湾和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千件展品集中展示了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与魅力,交流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促进了地区间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

    本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指尖的记忆”传统技艺展区、“流彩的岁月”传统美术展区、“奇妙的医术”传统医药展区、“巧艺风华”台湾项目展区和“永远的家园”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主题展区。在联展上,传统文化焕发光彩,文创经济绽放生机。人们通过参观、体验,零距离感受优秀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巧艺风华 台湾魅力

    “巧艺风华”台湾非遗文化展区精选了台湾漆工艺、篮胎竹编工艺、木雕凿花工艺、古典布袋戏帽盔道具制作工艺、锡工艺、赛德克族群编织工艺、春仔花工艺、中国结工艺等八大类百余件传统工艺精品参展。来自当地汉民族以及原住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及技艺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台湾非遗文化传承人,听他们讲述了各自人生与非遗文化之间的缘份。

    张凤英——

    德赛克族的优秀“织女”

    已经年近花甲的台湾“杰出织女”代表人张凤英身穿她自己编织制作的传统红色织布服装和头饰,坐在地上埋头织布,大批女性观众将她团团围住,争相合影留念。据了解,张凤英其实是半个山东人,她的父亲是济宁人,1949年到台湾后,与当地赛德克族有名的传统织布工艺者张玉英的女儿结婚生子。张凤英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外婆张玉英学习织布技艺,将织布、编织、打版、服装设计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整套流程全都完整学习了下来,目前张凤英是台湾唯一指定的赛德克族传统织布传承人。

    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外婆的熏陶,张凤英年轻的时候就能织出赛德克族最上乘的“经挑技法”,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奥妙,归纳梳理出了新的规律。张凤英说,织布不仅需要极大的专注和耐心,还要有足够的工具反复使用,才能织出理想的花纹。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凤英的织机主要构成部分是一块沉重的圆木。“这块木头是编织用的‘经轴’,在我家已经传了五代,这是第一次运到大陆来展示。”张凤英说,“现在台湾的南投和台中市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跟我学织布,还有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这次来到潍坊,看到也有很多年轻人对我们这些技术感兴趣,我非常高兴,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在年轻人手中传承下去。”

    陈锡煌——

    “十指人生”传艺不休

    今年84岁高龄的台湾首批非物质文化保存者陈锡煌先生带来了著名的台湾布袋戏。据了解,台湾布袋戏是中国地方木偶戏的一种,是从福建流传到台湾的。因为布袋戏是把傀儡托在掌上表演,所以在台湾,布袋戏又叫掌中戏。布袋戏一般需要两到三个人同时演出,边演边唱,有的剧目的唱腔和京剧相似。陈锡煌于2009年被提名为台湾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存者,是木偶戏中唯一的一名保存者。陈锡煌表演旦角最为出神入化,可以表演各种非常细腻的女性生活动作。

    陈锡煌除了带来50件左右的人偶与服装外,还带来了制作工具、布料和教学视频。这些人偶身上的花纹、珠线都是陈锡煌一针一线亲手缝上去的。他与助手们演示人偶动作时,记者观察到,他十指翻飞,小小的人偶唱念做打,样样在行,细腻的身段和扎实的功夫引得观众连连叫好。

    同陈锡煌一起前来表演的还有陈先生的侄孙、“80后”台湾小伙李奕贤。他学习制偶和操偶技艺也有十余年了,他说,从小他就喜欢看布袋戏,“我觉得布袋戏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用人偶表达情感,这是一种充满了感情的艺术,我想尽我的努力把它传承下去。”

    陈万能——

    锡艺达人敲敲打打的一生

    来自台湾鹿港的陈万能先生今年已经73岁,有着60年的打锡经验,他那双被锡粉染了半个多世纪的手有些发黑,就是这双手,让锡这种金属焕发出新的生命。在陈万能的制作台上,记者看到了从小到大几十件工具,据陈万能介绍说,在锡雕的制作过程当中,要经过融锡、踏片、灌模、剪裁、焊接、组合、磨光、彩绘等整套工序,非常费时费力,是一种需要高超技艺的民间工艺。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陈万能的作品《牡丹凤凰》作为礼品赠送给北京大学,令陈万能声名鹊起,而在这之前,他就已被誉为鹿港锡雕工艺复兴的推手。陈万能说,在罗大佑歌声中传唱的鹿港小镇,有不少像陈家这样薪火相传的工艺家族,正因为他们一代代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木雕、皮雕、捏面人、金雕、陶艺、制香、灯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生生不息于海峡东岸,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陈万能接受采访时不善言辞,一有机会就低头“刷刷”地磨锡片。前来参观的市民在他制作的锡人、锡公鸡前争相拍照,来自潍城区南关社区的市民彭先生说:“鸡的谐音是‘吉’,这只大公鸡看着真精神,鸡冠的脉络、羽毛的走向,活灵活现,太漂亮了,不凑近看都不知道是金属做的。”

    陈惠美——

    春仔花缠出的两岸情缘

    在缠花工艺春仔花技艺的展位上,来自台湾宜兰市的陈惠美低头手把丝线,一圈圈缠绕着小纸片,一朵朵亮丽的花朵就在她手上绽放。“春仔花”是扎花的一个品种。闽南话中“春”与“剩”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在福建省和台湾地区,佩戴“春仔花”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陈惠美一边扎花一边向记者介绍,扎春仔花是一项纯手工技艺,一手拿着铁丝,一手拿着剪好的纸模,双手灵巧地左拧右绕,先扎出一片片花瓣,然后扎出叶子,要花十几分钟才能扎出一朵比硬币略大的春仔花。“我们小时候新娘子都会戴这种花,现在塑料的、水钻的花更好看更便宜,所以很少有人会做春仔花了。”陈惠美说,“虽然做春仔花很辛苦,但是总会有人喜欢纯手工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所以我觉得辛苦都值得。”

    指尖记忆 流彩岁月

    “今天真是没白来,太过瘾了。”市民刘先生表示,他家住在高新区东部,听说今天有非遗展,专程带家人开车前来。刘先生告诉记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很难看到这样的现场展示,不仅孩子兴奋,自己也开了眼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市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本届两岸非遗联展上除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外,还特别注重现场的互动性和市民的参与。除了台湾非遗展区外,“指尖的记忆—传统手工技艺展区”和“流彩的岁月—传统美术展区”中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都在现场对半成品进行加工或是用原料现场制作。

    记者在钧瓷烧制技艺展区看到,旋、刻、插、划、转,一把反雕刻刀在制瓷师傅手中快速飞舞。优美的形态和线条在泥坯上逐渐鲜活起来。来自奎文区喜欢瓷器的周女士还受邀坐在了拉坯的转轮前,在制瓷师傅手把手教导下,旋出了一只小瓷碗的坯体。“这种感受太奇妙了,”周女士说,“一团泥巴在手心里转成了一只杯子,瓷器艺术真是太神奇了。”

    而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展区内,由于传统云锦织机有两层楼高,所以现场摆放了一件微缩织机模型。通过专业技师的讲说,参观者了解到了云锦工艺的复杂,现场几十件珍贵的云锦作品展示了云锦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和美轮美奂的工艺技艺。宜兴紫砂壶、温州瓯塑、杭州制扇、安徽宣纸技艺等展区都将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在参观者面前。

    在来自北京的绢花制作传承人滑树林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一些美丽的“女子”或弹着琵琶、或低头抚琴,个个娟秀俏丽,从头发、头饰到手指、服装,都精细、生动。其实,这些都是用丝绸纱绢制成的。滑树林从事绢人制作已经有40多年,每次出访展览中,他都会带着绢人半成品,现场教参观人看清绢人的制作过程。谈起自己的作品,滑树林非常自豪:“绢人制作很费工夫,每一道工序都饱含了制作者大量的心血,这是那些用石膏、塑胶等材料制作的假绢人比不上的。绢人是否生动,制作是否用心,一眼就能看出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传承人邢粮在自己的展位上耐心地向参观者介绍桃木、檀木和黄杨木梳子的区别,并现场演示木梳烙画工艺。除了实用性的梳子外,邢粮还带来了他制作的仕女、脸谱、青花瓷瓶造型的工艺梳篦。市民冯女士仔细观看了他的作品后,感慨地说:“没想到梳子还能作成艺术品,让人大开眼界。”邢粮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梳篦尺寸小,在这上边创作时间不长,难度不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每件作品主题的选定,细节的构思,包括前期的选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延续传统手工艺之外,邢粮也希望能接轨时尚元素,让梳篦更具时代气息。

    潍水文化 永恒家园

    作为潍坊本地项目,核雕、红木嵌银、潍坊风筝、景芝白酒、杨家埠年画、聂家庄泥塑、柳疃丝绸等悉数亮相展会。这些项目特色鲜明,弥足珍贵,多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联展上备受关注。特别是许多外省的非遗传承人与我市本地的传承人展开了交流学习。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在联展上带来了自己顶尖的核雕作品如西厢、红楼、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等,王绪德带着他的弟子们也在现场演示了核雕的工具和手法。“许多外省的非遗大师也来我的展位看我雕刻,比如黄杨木雕、鸡血石雕的师傅们都来和我聊天,聊起雕刻就停不下来。我也抽空去‘串门子’,看看人家的技术和图案。”

    我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刺绣艺术家李银凤正用自己的头发作线,给作品上的人像绣发,引得参观者和各地艺术家驻足观赏,啧啧称奇。这次李银凤带来了她家传和收藏的绣品老物件以及自己的作品。李银凤近几年创作了一系列仿水墨画绣品,她绣的竹图中,竹干有着北方刺绣的厚重感与立体感,而竹叶却有着南方刺绣的清透飘逸,南北工艺结合更显灵动。

    除了绣品外,李银凤第一次带来了她制作的衣服,毛呢外套肩上的刺绣牡丹花艳丽夺目,她说:“市里经常安排我们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类非遗展览,这几年我出去学了很多东西,开阔了思路。这次两岸联展上,我跟苏绣和蜀绣展位上的老师交流了很多,她们在刺绣作品的实用性上的创新给我很多启发。”

    “老艺人现场制作的过程让人惊喜,特别是我们潍坊的核雕、红木嵌银、刺绣等艺术品美丽大气,手艺扎实,有老师傅带也有年轻人学,身为潍坊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希望有机会能多看到这样的展览。”市民高如芬说。(记者 陈文)(原载潍坊日报)

    来源:潍坊日报

  • 上一条综合信息: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