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没有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 快讯 >> 正文
    内蒙古抢救“三少”民族原生态音乐
    更新时间:2012/12/19

     

    18日下午,为展示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在抢救“三少”民族原生态音乐中取得得阶段性成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音乐展示会暨座谈会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行。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因人口少,故被称为“三少”民族。

    抢救工作始于12月11日,这是该驿站首次开展“三少”民族原生态音乐抢救工作,共邀请四位“三少”民族原生态歌手进站。

    经过一整周忙碌,抢救工作现取得阶段性进展。驿站现已录制数十首“三少”民族音乐,包含“扎恩达勒”、“努日该勒”、“赞达勒”、“萨满调”、“乌春”等类型;对四位歌手的口述访问也进行大半;此外,还安排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相关教师和学生对技艺进行传承。

    据工作人员介绍,“三少”民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采用“口传心授”方式。在歌曲记录过程中,工作人员除用蒙、汉双语记录内容外,还要用英文字母拼出歌曲读音。

    今天下午的音乐展示会上,四位参与“抢救”的歌手身穿民族服饰,再现“三少”音乐精髓。除清唱外,他们还即兴跳了舞。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李老师激动的说,研究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用鄂伦春语演唱的鄂伦春小唱,也是第一次欣赏到纯粹的、没有乐器伴奏的“乌春”。

    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负责人陈玉成向记者介绍,与蒙古族相比,“三少”民族人口更少,居住地方更偏僻,他们的文化在现代活动中也显得更脆弱。“除了传承功能外,我们还希望能通过这种氛围让更多人受到感染。”陈玉成感慨地说。

    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集民族音乐教学、科研、信息资料收集为一体的民族音乐传承传播机构,成立于2011年7月。迄今为止,已邀请共16位艺术家来挖掘、保护、传承、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音乐遗产,其中大多数艺术家都是蒙古族。(乌瑶)

     

  • 上一条快讯:
  • 下一条快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国学孝悌工作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